在安徽三才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才体育)董事长戴见霖的字典里,“程序”是他使用的一个“高频词”。
在他看来,人与人的相识,人与物的相遇,都是冥冥中的“程序”提前设定好了的,就像他自己与羽毛球的缘分,即便在大学里学习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也抵挡不住。

时光倒回至1985年,那时,戴见霖还是浙江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并在学校的科技研发公司里勤工俭学。一次偶然的机会,戴见霖和学校的教授一起去了绍兴一家当时国内最大的羽毛球生产厂家考察,也正是那次出行,让他这个对羽毛球的一切毫无所知的“门外汉”第一次发现了羽毛球的魅力。
“那个年代,羽毛球远远没有现在这样普及,不像现在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打,那时都是相对专业的人才会接触和使用到羽毛球。”戴见霖说。1988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金华兰溪二轻局工作。在单位的各类统计报表中,他唯独对羽毛球企业的相关报表十分关注。一年后,执着于对羽毛球的热爱,戴见霖毅然从二轻局辞职下海,到深圳做起了羽毛球的出口业务。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能对专业的体育用品羽毛球有多少了解?初下海时,很多人对戴见霖的能力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但戴见霖并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他不断地向别人学习请教,还自学和研究羽毛球的结构、性能,渐渐在业内打出了名气。那时候,羽毛球运动不太普及,但羽毛球的出口额年增长达30%-40%,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戴见霖顺利拿下了英国一公司2万打羽毛球订单业务,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次的经历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继续和羽毛球的缘分。1994年,戴见霖在湖南长沙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迪马斯体育用品实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2万打羽毛球订单的顺利收官着实令人兴奋,但戴见霖并没有一直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而是开始了他一项艰难而又执着的研究。
原来,在长期和羽毛球接触的过程中,戴见霖发现了羽毛球行业一个无法规避的事实:传统的“二段式羽毛球”的出厂合格率不超过70%,甚至自己办的工厂,用心钻研配套夹具,所生产的传统二段式羽毛球还是无法冲破“70%魔咒”。羽毛是制约羽毛球飞行的最主要因素。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羽毛的天然属性注定了世界上没有两支相同的羽毛片。羽毛球制作其实就是将千千万万、千差万别的羽毛片,按相似度排到一个球上,一致性好就是羽毛球的精髓。如何保障羽毛球的一致性,恰恰是羽毛球行业需要解决而一直未能解决的课题。能不能找出一个结构,替换传统二段式羽毛球中间的二道线的固定部分,同时又能让羽毛球这种高消耗品变得更耐打呢?戴见霖进行了太多次的尝试,他一边潜心研究羽毛球结构的改善,一方面寻找合适的耐打超轻材料。当时,市场上还有一种尼龙羽毛球,耐打但手感差,戴见霖也买了一些放在家里研究。他将尼龙球的羽毛部分剪去,留着球托和半截毛杆扔着玩,突然,他灵感闪现:在这上面插羽毛,做个植毛架会不会很牢固呢?他立刻冲进房间画设计图,将厂里的生意丢在了一边,“疯魔”一般完全沉浸在设计的乐趣里。经过几天的“闭关研究”,三段式羽毛球诞生了!和传统的二段式相比,三段式羽毛球由短羽毛、植毛架和球托组成。戴见霖说,克重是羽毛球另一个克星,羽毛球的标准克重一般在4.7至5.3克之间。2009年戴见霖设计出的第一个三段式羽毛球的重量是7.8克,该球被击发后,能飞出羽毛球场外5米之远。后来,他又利用结构力学知识,把人造植毛架上能割舍的“肉”一刀刀割去,一遍遍反复地刮,试验模具一套套地打磨,人造植毛架由4.5克降到1.8克,三段式羽毛球也控制在5.0克左右。

三段式羽毛球的发明在羽毛球业界炸了锅。
与传统的二段式羽毛球相比,它的优势实在是太多了:“三段式”羽毛球自动化生产周期只需3分钟;“三段式”羽毛球6道生产工序可同时在一台设备上实现,生产工序下降了70%;羽毛资源使用率提高35%以上;羽毛球的合格率提高30%以上,产品寿命延长了80%……然而,颠覆性的发明诞生之后,最先要面对的就是业界的偏见和市场的质疑。戴见霖说,传统的偏见需要用时间来打磨,“冰水从0度升温到50度最慢,温度越高,升温越快”。为了等到“升温快”的这一天,三才体育聘请著名羽毛球教练汤仙虎作为公司的总顾问,与长沙市羽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过去的六年里,长沙羽协举办的所有业余球赛事都采用三才体育的迪马斯牌“三段式”D75羽毛球作为比赛用球。除此之外,戴见霖连续八年带着他的羽毛球参加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连续五年参加广交会。经过近8年孜孜不倦的推广,2019年下半年三才体育的“三段式”羽毛球终获市场的广泛认可。国内外的订单纷至沓来,据介绍,目前包括Adidas、FZ、迪卡侬、小马宝莉、红双喜、得力等42个著名品牌与三才体育建立了合作关系。

戴见霖早早地就在等待这一天,从2013年起,三才体育就开始打造“机器换人”的计划,主动研发无人操作车间。这一改造计划一旦完成,三才体育的产能将会得到极大的释放。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身在商海的戴见霖,拥有的早已不是当初的眼光和情怀。为了让体育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他在推广三段式羽毛球的同时,还积极推动新项目“流动场馆”的建设,免租金向承租者提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流动场馆,向球友免费提供“三段式”羽毛球,向球友提供免费培训。三大免费的营销模式直接“秒杀”现在大多数的球馆经营模式。创新不止步,创造无止境。为了进一步增强三段式羽毛球的影响力,戴见霖又开启了新的想法和尝试,如合伙人制、创新品牌赛事、增强羽毛球运动的参与性和趣味性等课题的研究。“我们公司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戴见霖说,降低体育器材的成本,这一点自己已经做到了,下一步就是要继续提高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同时争取让自己的企业走进全世界羽毛球企业的最前列。(本文已同步刊登在《焦点视界》总第75期的“中国制造之美”栏目)